這裡有什麼
這裡是我搜集的各種想法或是信念的地方,各種值得作為行動依據的概念都會放在這
幸運表面積
「幸運表面積」是一個比喻性的概念,描述一個人能夠接觸到機會的程度。就像物體表面積越大,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越多,人們通過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技能組合、社交網絡等,也能增加遇到機遇的可能性。這個概念提醒我們:
- 持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
- 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社交
- 保持開放的心態
- 勇於嘗試新事物
透過這些行動,我們能夠擴大自己的「幸運表面積」,創造更多機會。
Ikigai
Ikigai(生き甲斐)是一個日本概念,代表「活著的意義」或「生存的價值」。這個概念由四個要素重疊而成:
- 你熱愛的事(Passion)
- 你擅長的事(Mission)
- 世界需要的事(Vocation)
- 可以獲得報酬的事(Profession)
當這四個元素重疊時,就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目標。這個概念教導我們在選擇人生道路時,要平衡熱情、能力、社會需求和現實考量。
Kintsugi
Kintsugi(金継ぎ)是日本的一門藝術,用金粉將破碎的陶器修補起來。這種修補不是為了掩蓋破損,而是突顯它的存在,使之成為物品歷史的一部分。這個概念體現了幾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 接納缺陷和創傷
- 從失敗中重生
- 珍惜不完美的美
- 視挫折為成長的機會
這提醒我們:人生的挫折和傷痛也可以轉化為獨特的價值。
Golden Circle
Golden Circle是Simon Sinek提出的一個概念,描述了影響力領袖和組織的思考方式。這個圓圈從內到外分為三層:
- Why(為什麼):核心信念和目標
- How(如何):實現目標的方法
- What(什麼):具體行動和產品
這個概念強調:真正有影響力的人和組織都是從「Why」開始思考,而不是從「What」。它教導我們在做決定時,應該先明確自己的核心價值和信念。
費曼學習法 The Feynman Technique
這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ichard Feynman發展出的學習方法,包含四個步驟:
- 選擇一個概念並用簡單的話解釋它
- 找出知識缺口
- 重新學習和理解困難部分
- 簡化解釋並使用類比
這個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如果你無法用簡單的話解釋一個概念,那麼你可能並不真正理解它。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學習,也適用於檢驗自己對某個領域的理解程度。
時光機理論
時光機理論是一個思考框架,幫助我們從未來回望現在,做出更好的決策。這個理論的核心是:想像自己站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回顧現在的選擇,問自己「我會為這個決定感到驕傲嗎?」
這個理論包含三個層面:
- 時間維度:從5年、10年、甚至20年後的角度思考
- 情感維度:考慮未來的自己會如何看待現在的選擇
- 價值維度:基於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利益做決定
實踐方法:
- 在做重要決定前,想像未來的自己會說什麼
- 問自己:「這個選擇會讓未來的我感謝現在的自己嗎?」
- 考慮決定的長期影響,而不只是眼前的結果
這個理論提醒我們:最好的決策往往來自於對未來的清晰想像,而不是對過去的執著。
識人三要素
在評估人才和合作夥伴時,許多成功人士都採用類似的三維度框架。這些框架的共同點是:認知能力、執行力、道德品格這三個維度缺一不可。
Warren Buffett(巴菲特)的標準
- Intelligence(智慧):學習能力和理解力
- Energy(行動力/精力):執行力和持續性
- Integrity(誠信/正直):道德品格和價值觀
巴菲特特別強調:「如果缺少最後一項(誠信),前兩項反而會成為危險。」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評估
- Intelligence(聰明):解決問題的能力
- Determination(決心):堅持不懈的執行力
- Integrity/Ethics(誠信/道德):價值觀和品格
YC的核心理念是:這三個特質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項都會導致失敗:
- 有智慧但缺乏決心 → 想法永遠不會實現
- 有決心但缺乏智慧 → 方向錯誤,白費力氣
- 有前兩項但缺乏誠信 → 短期可能成功,但長期必然失敗
YC的框架在我看來更具成功機會,因為它更注重實際的執行力和創業精神,同時強調品格的不可或缺性。
其他參考框架
Ray Dalio(瑞·達利歐) 在《原則》中提到:
- Character(品格)
- Common sense / Intelligence(常識/智慧)
- Creativity / Ability to get things done(創造力/執行力)
Peter Drucker(彼得·德魯克) 強調管理者需要:
- Integrity(正直)
- Intelligence(智慧)
- Energy and drive(精力與驅動力)
實踐應用
在選擇合作夥伴、團隊成員或投資對象時,我會優先考慮:
- 認知能力:能否快速學習和解決複雜問題
- 執行力:是否有持續的行動力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 品格:價值觀是否一致,是否值得信任
這個框架提醒我們:優秀的人才必須同時具備這三個特質,缺一不可。
熱爾韋原則
熱爾韋原則(Gervais Principle)是一個關於組織行為和職場心理學的深刻理論,揭示了組織中權力遊戲的本質。這個理論基於美劇《The Office》的分析,徹底推翻了傳統管理學的觀點。
麥克勞德層級(MacLeod Hierarchy)
組織中存在三個層級的人,他們在組織生命週期中扮演不同角色:
Losers(失敗者)
- 特徵:經濟上做出了錯誤決策的人——他們為了穩定的收入而放棄了追求資本主義成功的機會
- 心態:追求生活幸福感,不像反組織者那樣追求權力,而是尋求快樂
- 在組織中的角色:生產和創造價值,但並沒有根據他們創造的價值獲得相應的報酬——因為他們的報酬是由那些反組織者(在極不道德的條件下)決定的
- 出路:還有兩條出路,選擇成為反組織者,或是成為以最少努力完成工作的人
Clueless(無知者)
- 特徵:對組織產生了一種不正常的忠誠,即使明顯的事實已經表明,這些組織對他們並無忠誠之心
- 心態:相信組織的官方說法,過度樂觀,根據一個理想化的組織觀念來建構自己的幻想
- 在組織中的角色:中層管理者,充當反組織者的避雷針,用以緩衝反組織者和失敗者之間的緊張關係
- 困境:在經濟體系中缺乏自如流動的本事,除非面臨不可抗拒的外力,否則會盡力堅守,直到那些反組織者和失敗者離他們遠去
Sociopaths(反組織者)
- 特徵:被達爾文理論和新教倫理所驅動的權力追求者,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推動組織前行
- 心態:對組織本身抱持最深的懷疑,有一種不願意把控制權交給組織的倔強,渴望主導一切,而不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 在組織中的角色:真正的決策者,能夠在組織的任何階段自由進出,總是不惜一切代價追逐權力
- 策略:在組織的初期,他們以創造力促進發展;到了中期,他們以其獨特的領導力貢獻力量;而到了後期,他們則展現出冷血的一面,推動其他人因恐懼或同情而不敢做出的決策
核心洞察
熱爾韋原則的運作機制
- 反組織者有意識地把表現出色的失敗者提升為中層管理職位
- 將那些表現欠佳的失敗者培養成為反組織者
- 讓那些僅以最小努力完成工作的普通失敗者自生自滅
麥克勞德生命週期
- 反組織者能夠在組織的任何階段自由進出,總是不惜一切代價追逐權力
- 失敗者追求生活幸福感,對個人有忠誠,願意在有機會時透過工作尋找成就感
- 無知者在經濟體系中缺乏自如流動的本事,對組織產生不正常的忠誠
組織的病理性本質
- 組織本身就是病理性結構,組織病不是後天發展出來的
- 即便是理想化的組織,所謂的「完美」其實是一種完美的病態
- 現代公司的創造性破壞生命週期:任何僵化、官僚化的組織都會被直接擊垮
實踐應用
識人標準
- 觀察一個人屬於哪個層級
- 理解他們的動機和行為模式
- 預測他們在組織中的行為
自我定位
- 誠實評估自己屬於哪個層級
- 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 決定是否要改變自己的定位
組織導航
- 理解組織的真實權力結構
- 學會在組織中生存和發展
- 避免成為被利用的對象
這個原則提醒我們:組織中的成功不僅需要能力,更需要理解組織的真實運作方式。它揭示了為什麼表現過度優異的基層員工大機率會被提拔到中層但很難再進一步,而表現一般的基層員工則可能會被火速提拔到高階主管職位。